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土传病毒病病原检测的术语和定义、样品采集与处理、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小麦土传病毒病病原的实验室检测和诊断。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tection of Wheat Soil-borne Virus Pathog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土传病毒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DB32/T 4395-2022)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为小麦土传病毒病的病原检测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范围”部分明确规定了该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小麦土传病毒病病原的实验室检测。这表明标准主要针对江苏地区的农业实践,具有很强的地域针对性。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中明确了几个关键概念。例如,“土传病毒病”是指由土壤传播的病毒引起的植物疾病,而“病原检测”则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确认小麦是否感染了这些病毒的过程。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接着,在“样品采集与处理”章节中指出,样品应从疑似发病的小麦植株上采集,并且需要保持新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强调了样品采集的时间点对于检测结果的重要性,建议在发病初期即开始采样。
再者,在“检测方法”部分详细描述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病原检测的具体步骤。其中包括核酸提取、引物设计以及反应体系的建立等环节。特别是关于引物的设计原则,要求引物特异性高且覆盖目标病毒基因组的关键区域,这对于提高检测灵敏度至关重要。
此外,还特别提到质量控制措施的重要性,如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来验证实验过程的有效性,并定期校准仪器设备以保证数据可靠性。
最后,在附录中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文献列表,便于研究人员查阅更多背景资料。这一部分不仅增加了标准的学术价值,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小麦土传病毒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通过明确适用范围、规范术语定义、细化操作流程以及强化质量控制等方面内容,为江苏省范围内有效开展小麦土传病毒病病原检测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