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型预制涵闸的设计、制作、安装、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小型预制涵闸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ll Prefabricated Culver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型预制涵闸是一种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设施,江苏省发布的DB32/T 4390-2022《小型预制涵闸技术规范》为这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设计阶段的关键要求
1. 结构安全等级
根据规范第5.1节,小型预制涵闸的设计应采用不低于三级的安全等级。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荷载情况,包括自重、水压力、风荷载等,并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材料选择
第6章对建筑材料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钢筋使用HRB400级及以上。这些规定旨在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特别是在长期受水侵蚀的情况下。
3. 基础处理
规范第7章强调了基础处理的重要性。对于软土地基,建议采用换填法或桩基础等方式进行加固。此外,还需设置适当的排水系统以防止地下水对结构造成损害。
施工阶段的重点事项
1. 预制构件质量控制
第8章明确了预制构件的质量标准。所有构件均需经过严格的出厂检验,确保尺寸准确、表面光滑且无裂缝等问题。运输与安装过程中也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坏。
2. 现场拼装工艺
根据第9章的要求,在现场拼装时必须遵循既定方案,确保各部件紧密连接并达到设计图纸上的精度要求。同时,注意保护已完成的部分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3. 防渗漏措施
防渗漏是小型预制涵闸成功运行的关键之一。规范指出应在接缝处涂抹专用密封胶,并在外侧增设防水层。此外,还需定期检查维护,及时修复可能出现的小范围渗漏问题。
验收阶段的标准
1. 功能性测试
在完成全部施工后,按照第10章的规定开展功能性测试。主要包括流量测定、压力试验等内容,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并在预期范围内发挥作用。
2.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也是验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任何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地方都必须立即整改直至合格为止。这不仅关系到美观程度,更直接影响到整体使用寿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型预制涵闸技术规范》从多个方面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只有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才能建造出既经济又可靠的基础设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