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规划、品种选择、播种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采用该三熟模式的水稻和饲用大麦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Mid-season Rice - Ratoon Rice - Fodder Barley\" Triple Cropping Mod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4208T 75-2022。该标准对这种三熟制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规程》明确指出选择适宜品种的重要性。如第3.1条要求中稻应选用生育期适中、抗性强的优质品种;再生稻则需选择分蘖力强、再生能力强的品种;饲用大麦要选用高产优质的专用品种。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各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发挥最佳性能,提高整体产量和质量。
其次,在茬口安排上,《规程》强调合理规划。根据第4.1条的规定,中稻收获后留茬高度应在10-15厘米之间,以便于后续再生稻的萌发。同时,再生稻收获后应及时播种或移栽饲用大麦,保证全年种植计划的顺利实施。合理的茬口安排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空闲期,提升复种指数。
肥料施用方面,《规程》提出了科学施肥的原则。按照第5.1条的要求,中稻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追肥则需根据苗情灵活调整。再生稻和饲用大麦的施肥也应遵循平衡营养、分期施用的原则,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规程》在第6.1条中建议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设置诱捕器等,必要时可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灌溉管理同样不可忽视。第7.1条规定,中稻期间应保持浅水层灌溉,促进根系发育;再生稻生长期则需适当控水,促进分蘖;饲用大麦抽穗扬花期需保持田间湿润,防止干热风危害。
以上内容只是《规程》的一部分精华所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从而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