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设工程对湿地自然公园生态影响评估的技术要求、评估方法及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湿地自然公园范围内建设工程的生态影响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on Wetland Nature Park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建设工程对湿地自然公园生态影响评估技术规范》(DB34/T 4309-2022)是一部专门用于指导湿地自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性文件。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该规范强调了评估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这意味着在进行任何建设工程之前,都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并确保评估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同时,这些评估活动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过程公开透明。
其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界定评估范围与对象。根据规范要求,评估范围应涵盖整个湿地自然公园及其周边一定距离内的区域;而评估对象则不仅限于直接涉及的建设项目本身,还包括其可能引发的间接或累积性生态效应。
再者,关于数据收集与分析部分,规范指出应当优先使用最新且准确的数据资料来进行定量分析。此外,还鼓励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对于环境敏感目标的识别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规范特别提到要重点关注那些具有较高生态价值或者脆弱性的物种及其栖息地,比如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以及特殊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等。
最后,在提出减缓措施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并且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持续跟踪监测效果,以便及时调整优化策略。这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不利影响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对湿地自然公园生态影响评估技术规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框架体系,用以保障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协调。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免受破坏,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