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道清水廊道构建和生态保障的技术要求、实施步骤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河道清水廊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Assurance of River Clear Water Corridor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298-2022《河道清水廊道构建和生态保障技术导则》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河道清水廊道的构建与生态保障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河道清水廊道”和“生态保障”的概念。河道清水廊道是指通过科学规划与管理,保持或恢复河流自然状态下的水质清澈、水量稳定以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通道。生态保障则是指采取措施确保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2. 规划原则:在规划阶段,应遵循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现有生态环境条件,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利用自然力量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3. 建设内容:
- 水环境治理:包括污染源控制、水质监测等措施,以改善河流水质。
- 水生态修复:如植被恢复、栖息地重建等,提高生物多样性。
- 水景观营造: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具有观赏价值且适合公众活动的空间。
4. 监测评估:建立长期有效的监测体系,定期对河道清水廊道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根据结果调整维护策略。这一步骤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
5. 运行管理:强调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制度、应急处理预案等内容,确保设施正常运转的同时也能快速应对突发状况。
6. 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河道清水廊道建设和维护当中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良好局面。
以上几点只是标准中的部分内容概览,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DB34/T 4298-2022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