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基质板育苗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运苗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基质板育苗生产。
Title:Rice Seedling Raising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with Substrate Bo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4/T 066-2022《水稻基质板育苗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大庆市发布的关于水稻基质板育苗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基质原料选择:标准要求选用无污染、无病虫害的有机物质作为基质的主要原料。这主要是为了确保育苗环境的清洁,避免因基质问题导致幼苗感染病害或虫害。
2. 基质配比:规定了基质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如腐殖土占50%,珍珠岩占30%,蛭石占20%。这样的配比可以保证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3. 播种前准备:要求在播种前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并保持适当的湿度。通过消毒可以有效预防病原菌的滋生,而适宜的湿度则有助于种子顺利萌发。
4. 播种密度与深度:标准指出每平方米播种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为300-500粒,并且播种深度以1-1.5厘米为宜。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种群数量,又能避免过密影响个体发育。
5. 水分管理:强调在整个育苗期间要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调整灌溉频率,既要防止土壤过于干燥影响根系发展,也要避免积水造成烂根现象发生。
6. 温度调控:建议白天维持在25℃左右,夜间不低于18℃。这种温差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植株抗逆能力。
7. 病虫害防治措施:除了前期严格的基质筛选外,在整个生长期还需定期检查是否有病虫害迹象出现,一旦发现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以上就是对于DB2304/T 066-2022《水稻基质板育苗技术规程》中几个核心部分的具体阐述。遵循这些规范能够极大提升水稻育苗的成功率,为后续大田种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