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作玉米深松密植耕作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耕作要求、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旱作地区的玉米深松密植耕作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ep Loosening and Dense Planting of Dryland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旱作玉米深松密植耕作技术规程》(DB1407/T 46-2022)是由山西省晋中市发布的农业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提高旱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土壤准备
规程指出,在播种前应进行深松作业,深度应在30至50厘米之间。这一要求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改善土壤结构: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
2. 增加蓄水保墒:深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孔隙度,有利于雨水渗透和储存。
3. 减少病虫害:深翻土壤能有效杀灭部分越冬害虫及病原菌。
二、品种选择
规程建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用适宜的高产优质品种。具体来说:
- 应选择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 注意品种的生育期与当地无霜期相匹配;
- 避免使用单一品种长期种植以防产生抗性问题。
三、播种密度
推荐采用合理密植的方式,即每公顷种植株数控制在6万到8万之间。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1.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适当增加密度可使群体结构更加紧密,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光合作用效率。
2. 抑制杂草生长:较高的种植密度能够减少杂草对养分的竞争。
3. 便于机械化操作:合理的行距设置有利于机械收获时的操作顺畅。
四、田间管理
规程强调了几个关键时期的管理要点:
1. 苗期管理: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齐苗;适时中耕除草,促进幼苗健壮成长。
2. 拔节期施肥:此阶段需追施氮肥以满足快速生长的需求,同时注意磷钾肥配合使用。
3. 灌浆期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五、收获时机
规程明确指出,当玉米籽粒含水量降至20%左右时即可开始收获。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最终产量和质量。具体措施包括:
- 使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割穗、脱粒等工序;
- 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干燥,防止霉变。
以上内容是对《旱作玉米深松密植耕作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旱作玉米生产的农民朋友有所帮助。遵循这些科学指导原则,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还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