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用电子级碳酸甲乙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中使用的电子级碳酸甲乙酯。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MC (Ethyl Methyl Carbonate) for Lithium-ion Battery - Electronic Grade
中国标准分类号:G76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锂离子电池用电子级碳酸甲乙酯(TACCEM 026-2024)是锂电池制造中的关键溶剂材料。本文以新旧版本标准中关于水分含量限值的变化为例,深入解析其对产品质量和应用的影响。
在TACCEM 026-2024之前的老版本标准中,电子级碳酸甲乙酯的水分含量要求为≤30ppm。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指标被严格降低至≤15ppm。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行业对于提高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更高追求。
水分含量过高会引发多种问题:首先,水分会导致电解液分解,产生副产物如HF,这不仅会腐蚀电池内部结构,还可能降低循环寿命;其次,水分的存在会影响SEI膜的稳定性,增加短路风险。因此,将水分含量从30ppm降至15ppm,意味着生产企业需要采用更先进的脱水技术和更加严格的生产环境控制。
为了满足新的标准要求,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原料纯化工艺,确保原材料本身水分含量低;二是改进生产设备,比如使用分子筛干燥技术;三是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定期检测产品水分含量,并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通过这样的改进,可以显著提升电子级碳酸甲乙酯的质量,从而间接推动整个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发展,助力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