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精神卫生领域中数据元的设计、表示、管理和使用的规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精神卫生相关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和维护,以及数据交换与共享的标准化过程。
Title:Specification for Mental Health Data El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3033-2022精神卫生数据元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精神卫生领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界定了“数据元”、“精神卫生”等核心概念。例如,“数据元”被定义为“用于标识某一特定信息的基本数据单元”,这为后续内容奠定了基础。这一定义强调了数据元作为最小信息单位的重要性,有助于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其次,在数据元属性部分,标准规定了每个数据元应具备的必要属性。这些属性包括名称、定义、表示格式、数据类型、值域等。以“患者年龄”为例,其数据类型应为数值型,表示格式可以是整数,值域通常设定为0到150之间。这种详尽的规定有助于提高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减少因定义模糊导致的误解或错误。
再者,关于数据元标识符的生成规则,标准要求采用唯一且易于管理的方式进行编码。例如,可以使用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来确保每个数据元都有独一无二的标识。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数据混淆,便于系统的整合与维护。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数据元的语义互操作性。这意味着在设计数据元时,需要充分考虑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兼容性,以便实现跨系统的无缝数据交换。例如,在处理精神障碍诊断信息时,应遵循国际疾病分类(ICD)的相关规范,确保诊断代码的一致性。
最后,标准提出了数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数据完整性的验证、数据一致性的检查以及数据及时性的监控。通过定期的数据审计和质量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中的错误或异常,从而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DB13/T 3033-2022精神卫生数据元规范》通过对数据元的全面规范,为精神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对于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