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环保
  • DB36T 1666-2022 森林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规范

    DB36T 1666-2022 森林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规范
    森林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规范生态环境
    16 浏览2025-06-03 更新pdf1.16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森林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评价指标体系、遥感数据处理、评价方法与流程、结果表达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基于遥感技术开展的森林植被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Ecological Qual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Z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 封面预览

    DB36T 1666-2022 森林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规范
  • 拓展解读

    《森林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规范》(DB36/T 1666-2022)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遥感技术对森林植被的生态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监测与评价。这一标准对于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解读。

    首先,在数据获取方面,标准明确要求使用多源遥感数据,包括光学卫星影像、雷达影像等,并且强调了数据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选择应根据监测区域的特点来决定。例如,对于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可以选择较高时间分辨率的数据以捕捉季节变化;而对于局部小范围的研究,则可以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来提高细节精度。

    其次,在预处理环节,标准指出需要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以及大气校正等步骤。特别是大气校正部分,由于森林植被反射率受到大气成分影响较大,因此采用适当的模型去除大气散射和吸收效应至关重要。此外,还应当注意云层遮挡问题,必要时采取云检测算法剔除不合格影像。

    再者,在指标体系构建上,标准提出了涵盖生物量、冠层覆盖度、健康状况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估框架。其中,生物量作为衡量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可以通过结合地面调查数据与遥感反演结果来估算。而冠层覆盖度则可以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植被指数计算得出,它反映了森林郁闭程度及生长活力。另外,健康状况可以通过异常光谱特征识别技术来反映病虫害或人为干扰等情况。

    最后,在评价方法中,标准提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糊数学理论等多种定量分析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评判。同时,还鼓励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实现空间可视化展示,便于决策者直观了解各区域森林生态质量现状及其动态演变趋势。

    综上所述,《森林植被生态质量遥感监测评价规范》不仅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方案,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智慧力量。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36T 1665-2022 森林生态气象观测规范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