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水池塘对虾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海水池塘对虾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eawater Pond Shrimp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9T 122-2022海水池塘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海水池塘对虾养殖的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养殖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池塘建设
条文要求: 养殖场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质良好且无污染的地方。池塘面积一般为5至20亩,池深应在1.5米以上。
解读: 这一规定强调了选址的重要性,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成功养殖的基础。池塘深度足够可以保证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都有足够的水量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也有利于调节水温,减少病害发生。
苗种选择与放养
条文要求: 苗种必须来自具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苗场,并经过检疫合格。每亩放养密度建议控制在8000至12000尾之间。
解读: 苗种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成活率和最终产量。正规渠道采购不仅能够保证苗种健康,还能避免因非法来源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合理的放养密度有助于充分利用池塘资源,防止过度拥挤导致生长缓慢或疾病爆发。
饲料投喂
条文要求: 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通常占总重的3%-5%。
解读: 使用高质量饲料可以满足对虾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促进其快速健康成长。灵活调整投喂量则需要养殖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等因素,以确保饲料利用率最大化,减少浪费。
疾病防控
条文要求: 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溶解氧、pH值等,并采取措施保持适宜范围;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隔离病虾并上报相关部门。
解读: 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及时发现问题所在,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概率。此外,建立完善的报告机制有利于政府监督及技术支持,共同维护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摘录及其深入分析,实际操作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关规定。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