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测定水中11种三嗪类农药的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条件、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11种三嗪类农药的测定。
Title: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11 triazine pesticides -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935-2022《水质中11种三嗪类农药的测定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水体中11种三嗪类农药的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的重要条款进行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11种三嗪类农药的检测。这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明确的技术依据。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多个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等。这些引用文件确保了检测过程中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原理
利用液相色谱分离后通过三重四极杆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此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能够有效区分复杂的基质背景下的目标化合物。
样品采集与保存
要求样品应在采集后尽快分析,若不能立即处理,则需在低温(低于4℃)条件下保存,并且最长不得超过7天。同时强调了采样容器的选择以及避免污染的重要性。
分析步骤
包括样品前处理(如固相萃取)、仪器条件设置(如流动相组成、流速)、色谱柱类型及参数调整等具体操作细节。此外还明确了如何进行校准曲线绘制、空白对照实验等内容。
结果计算与报告
给出了基于外标法定量的具体公式,并要求最终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或小数点后一位。对于未检出物质设定了最低检出限,并建议在报告中注明使用的质谱模式(ESI+或ESI-)。
质量控制
强调了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措施的必要性,比如定期检查仪器性能、使用参考物质验证结果准确性、开展平行样测试等。这对于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可信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对DB42/T 1935-2022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这项标准不仅为湖北省内相关部门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检测流程,也为全国范围内类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