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猪屠宰场消毒效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指标、采样方法、检测方法及评价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生猪屠宰场的消毒效果评价工作。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Disinfection Effect of Swine Slaughter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626-2022《生猪屠宰场消毒效果评价规范》是由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实施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生猪屠宰场的消毒效果评价工作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预防疫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中关于消毒剂选择和使用的关键条款如下:
5.2.1 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具有有效期内的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证明。
解读:这一条明确了消毒剂的基本准入门槛。选用的消毒剂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或备案,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不仅关系到消毒工作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5.2.2 应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污染程度及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定期更换消毒剂种类,避免产生抗药性。
解读:不同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同一消毒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微生物产生耐受性,降低消毒效果。因此,要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消毒方案,合理轮换使用多种类型的消毒剂。
7.1 每次消毒后应对消毒对象表面残留的消毒剂浓度进行检测,确保残留量符合要求。
解读:消毒后的残留问题不容忽视。过高的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过低则意味着消毒未达到预期效果。通过监测残留浓度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证消毒质量的同时兼顾安全性。
9.1 应建立完整的消毒记录档案,包括但不限于消毒时间、地点、使用的消毒剂名称及浓度、操作人员等信息。
解读:完善的记录体系有助于追溯整个消毒过程,为后续评估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快速定位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同时也有利于监管部门核查监督。
以上条款只是该标准众多规定中的部分精华内容,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考量。严格执行这些要求,将极大提升生猪屠宰场的整体卫生管理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放心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