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隧道缺陷与病害的处治技术要求、验收标准及相关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公路隧道缺陷与病害的处治及验收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eatment and Acceptance of Defects and Diseases in Highway Tunne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公路隧道缺陷与病害处治及验收技术规范》(DB14/T 2551—2022)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公路隧道维护和修复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公路隧道常见病害的识别、处理方法以及工程验收流程进行了系统性规定,对于保障隧道结构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术语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缺陷”与“病害”的概念。“缺陷”是指因设计、施工或材料原因导致的隧道结构异常状态;而“病害”则更侧重于由于使用过程中自然环境、荷载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损伤。这一区分有助于在实际操作中精准定位问题根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缺陷与病害分类
根据病害类型的不同,标准将其分为结构性损伤、功能性障碍和其他非结构性问题三大类。例如,结构性损伤包括衬砌裂缝、渗漏水等;功能性障碍涉及通风不良、照明不足等问题;其他则涵盖如装饰层脱落等情况。这种分类方式便于技术人员快速判断问题性质,从而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案。
处置原则
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总体方针。强调在日常巡查基础上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同时要求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整治计划,优先解决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重大缺陷。此外还特别提到,在进行任何施工作业之前都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人员设备不受损害。
施工工艺要求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害制定了相应的修复技术指南。比如对于轻微渗水现象,推荐采用高压注浆法封闭裂隙;而对于严重开裂的情况,则需要重新浇筑混凝土并设置防水层。所有施工过程均需严格遵守相关规程,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标准。
验收程序
验收环节是整个处治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标准明确规定了验收小组构成、检查项目清单以及评定方法等内容。其中特别指出,除了外观质量外还需对结构强度、耐久性等多个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只有当各项指标均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交付使用。
结语
DB14/T 2551—2022作为指导山西地区公路隧道维护管理的技术依据,不仅涵盖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供了实用性强的操作指引。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其中精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共同推动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