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饮用菊花脱毒原种苗繁育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饮用菊花脱毒原种苗的繁育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pagation of Detoxified Original Seedlings of Edible Chrysanthem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654-2022 饮用菊花脱毒原种苗繁育技术规程》是一项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饮用菊花脱毒原种苗的繁育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饮用菊花”、“脱毒原种苗”等专业术语的含义。“饮用菊花”是指经过特殊培育适合直接冲泡饮用的菊花品种;“脱毒原种苗”则是指通过组织培养等手段去除植物体内病毒后得到的健康种苗。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
二、繁殖材料要求
标准规定繁殖材料应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母株作为采样对象。同时要求母株需经过至少两年以上的观察期,确认其遗传稳定性良好且未携带任何已知病原体。这一要求有助于从源头上保证繁育出的种苗质量可靠。
三、组培室建设与管理
对于组培室的环境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温度保持在20℃±2℃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70%左右,并配备高效过滤器以防止外界污染。此外还强调了定期消毒制度以及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管理措施,这些都是保障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四、外植体处理
在外植体的选择上优先考虑幼嫩茎尖或叶片作为起始材料。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70%酒精浸泡30秒后再转入0.1%升汞溶液中灭菌8-10分钟,并彻底冲洗干净。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微生物污染率,提高成活率。
五、继代培养
继代培养是整个繁育过程中的核心步骤之一。标准建议每代培养周期控制在30天左右,每次转接时每个瓶内保留4-6个芽点,并适当调整培养基配方以促进快速增殖。另外还需注意光照强度调节,在生长期提供充足光照而在分化阶段则适当减少光照时间。
六、驯化移栽
当植株长至一定高度后即可进行驯化移栽。首先将试管苗取出并置于遮阴条件下适应几天,然后逐步增加光照直至完全适应自然环境。移栽基质选择疏松透气性好的砂壤土,并做好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七、田间种植管理
进入大田生产阶段后仍需持续关注植株健康状况。定期巡查田块,及时清除杂草及病残体;合理施肥灌溉,避免积水造成根系腐烂;采取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式预防病虫害发生。
以上就是对《DB36T 1654-2022 饮用菊花脱毒原种苗繁育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提高菊花脱毒原种苗的质量水平,还能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