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花果设施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种苗繁育、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无花果设施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g Protected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11T 154-2020《无花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为无花果的设施化种植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一些重要的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规划
标准规定无花果设施栽培园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且透气性良好的地块。这主要是因为无花果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适宜的土壤条件可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此外,还要求设施内要有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以满足无花果光合作用的需求。
二、品种选择
标准推荐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的优良品种。例如,“波姬红”、“金傲芬”等品种被列为推荐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早熟、丰产、品质优等特点,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强调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搭配主栽品种和备用品种,确保种植结构的合理性。
三、定植与管理
定植时行距建议为3米×4米或4米×5米,每亩种植约55-83株。幼苗定植后要及时浇足定根水,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每年秋季需施入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结合春季追肥补充氮磷钾元素。修剪方面提倡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冠整形方式,冬季修剪重点去除病弱枝、交叉枝,保留健壮结果母枝。
四、温湿度调控
设施内温度控制至关重要。开花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左右,夜间不低于15℃;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可适当升高至28-30℃,夜间维持在18℃以上。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过高易引发病害,过低则影响授粉受精效果。通过合理调控温湿度,可以有效促进无花果正常开花坐果。
五、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黄板诱杀等措施应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化学药剂使用需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执行,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特别注意防治炭疽病、褐斑病以及蚜虫、红蜘蛛等常见病虫害,定期检查植株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六、采收与贮藏
当果实呈现本品种特有的颜色并散发出浓郁香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果实表面造成污染。采收后的果实应及时运往冷库预冷至10℃以下,然后转入0-4℃条件下短期贮藏,最长不超过两周。长期保存可通过冷冻干燥等方式进行深加工处理。
以上内容涵盖了DB6111T 154-2020标准中的关键部分,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范,在实际生产中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