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云南盘鮈人工繁殖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盘鮈的人工繁殖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Yunnan Disc Barb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282-2022《云南盘鮈人工繁殖技术规范》是专门针对云南盘鮈这种珍稀鱼类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亲鱼选择:标准中明确指出,亲鱼应选择体长达到25厘米以上、体重超过300克且健康无病的个体。这确保了亲鱼具备良好的繁殖能力,能够提高受精率和后代存活率。
2. 饲养管理:要求养殖水体的溶解氧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pH值维持在7.0至8.5之间。这样的水质条件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
3. 催产剂使用:规定采用LRH-A2作为主要催产剂,并根据亲鱼的规格确定合适的剂量。例如,对于体重300-500克的亲鱼,通常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微克。这一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可以有效促进排卵和精子释放。
4. 孵化管理:强调孵化期间要严格控制水温,适宜范围为20℃-25℃。同时,每日需多次换水以保证水质清洁,防止杂菌滋生影响胚胎发育。
5. 苗种培育:指出刚孵化出的苗种需要投喂轮虫等小型浮游生物作为开口饵料,待其长到一定规格后再逐步过渡到配合饲料。这样可以满足不同阶段苗种对营养的需求,提高成活率。
通过遵循这些详细的规范和技术要点,可以显著提升云南盘鮈的人工繁殖成功率,对于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