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蓝型油菜春播制种的产地环境、亲本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去杂去劣、收获及种子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甘蓝型油菜春播制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pring Sowing Breeding of Brassica napus Rapes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11T 180-2021《甘蓝型油菜春播制种技术规程》是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甘蓝型油菜的春播制种过程,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内采用春播方式生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子的技术操作。明确了适用范围,确保了标准在特定区域和条件下具有指导意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GB/T 15793《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等。这些引用文件为制定本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保证了标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3.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子”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有助于避免因概念模糊而导致的操作失误。例如,“杂交种子”被定义为通过人工授粉或其他方法获得的两个不同品种之间的后代种子。
4. 栽培环境条件
要求种植地应具备良好的排灌设施、肥沃的土壤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具体来说,土壤pH值应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且无重金属污染。此外,还强调了气象因素的重要性,比如温度、降水量等都会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5.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与消毒处理。精选是指剔除病斑粒、虫蛀粒及破损粒;而消毒则可采用温汤浸种法(如55℃热水浸泡10分钟)或者药剂拌种等方式来预防病害发生。
6. 播种期确定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安排播种时间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在日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即可开始春播工作。同时也要考虑到品种特性差异,早熟品种可以适当提前播种,晚熟品种则需推迟。
7. 密度控制
合理的种植密度直接影响到最终产量水平。一般而言,行距保持在30cm左右较为合适,株距则视具体情况调整。对于高产田块来说,每亩保留约2万株苗数是比较理想的。
8.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制约甘蓝型油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整个生育期内都必须密切监测病情虫情变化,并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控。化学农药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间隔期,尽量选择高效低毒产品,并遵循轮换用药原则以延缓抗性产生。
9. 收获与贮藏
当植株大部分角果呈黄色且种子含水量降至10%以下时即可适时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脱粒,并将净度达到98%以上的合格种子妥善保管于干燥通风处,防止霉变。
以上就是关于DB6111T 180-2021《甘蓝型油菜春播制种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详细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