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子政务外网中终端设备接入的安全要求、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电子政务外网中终端设备的接入安全设计、实施和管理。
Title:Securi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Terminal Equipment Access of E-Government External Network - Part 2: Terminal Equipment Access Secur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344—2022《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规范 第2部分:终端设备接入安全规范》为电子政务外网中终端设备的接入提供了具体的安全管理指导。以下将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5.1 终端设备准入控制
该条款要求所有需接入电子政务外网的终端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准入审核。这意味着在设备接入前,应由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身份验证和合规性检查。具体包括设备的硬件标识符(如MAC地址)、操作系统版本、已安装的安全补丁等信息的核查。此外,还应确保设备未感染病毒或木马程序,并且符合最新的安全策略要求。通过实施这一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进入网络,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5.2 安全配置与更新
本条款强调了终端设备的安全配置及定期更新的重要性。要求所有终端设备均需按照统一的安全基线进行初始设置,包括但不限于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口、启用防火墙功能、配置强密码策略等。同时,明确规定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及相关应用程序必须保持最新状态,及时安装官方发布的安全补丁。这样做不仅能够修补已知漏洞,还能提高系统的整体防护能力,减少被攻击者利用的可能性。
5.3 数据加密传输
为了保障数据在网络中的安全性,本规范提出了数据加密传输的要求。建议采用SSL/TLS协议对敏感业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其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听或篡改。对于特别重要的数据,还可以考虑使用更高强度的加密算法或者多层加密机制。另外,在无线网络环境下,更应该加强无线信号的加密保护,避免因信号泄露而导致的信息泄露问题。
5.4 访问权限管理
访问权限管理是终端设备接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规范指出,应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职责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遵循最小化原则,即只授予完成工作所需的基本权限。同时,建立完善的权限变更审批流程,当用户岗位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其访问权限。此外,还应定期审查用户的访问权限,及时撤销不再需要的权限,以防止权限滥用带来的安全隐患。
以上是对DB23/T 3344—2022中几个核心条款的详细解读。这些规定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外网环境,为政府机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