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的环境要求、设施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质量控制以及尾水处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蟹池塘生态养殖及其尾水处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Pond Culture of River Crabs and Tailwater Treat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1/T 1114-2022《河蟹池塘生态养殖及尾水处理技术规程》是南京市发布的关于河蟹养殖和尾水处理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关于池塘选址与建设
标准要求池塘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的区域,同时需远离工业污染源。池塘底部应平整并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以便于排水。池埂宽度不得小于1米,并需夯实以防渗漏。此外还规定了进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确保水流畅通无阻。
二、苗种放养
在苗种选择上,标准强调要选用健康活泼、规格整齐且来源清晰的优质蟹苗。放养前需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清塘消毒处理,并做好肥水培育工作。具体而言,在春季投放幼蟹时密度控制在600-800只/亩为宜。
三、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方面包括投喂管理、水质调控等多个环节。投喂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比例。对于水质管理,则需定期检测溶解氧、pH值等指标,保持适宜范围。另外还提到适时增氧机使用以及合理安排换水次数等内容。
四、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措施也是本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药品使用量,如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底质环境。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巡塘制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尾水处理
尾水处理部分详细描述了几种常见的处理工艺流程。其中包括沉淀池+过滤坝模式、人工湿地系统以及生态沟渠等方案。每种方式都有其适用条件和技术要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六、收获与运输
最后关于收获与运输也有明确指导。收获季节一般安排在秋季,当河蟹达到商品规格即可开始捕捞。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低温通风良好状态,避免挤压损伤。
以上是对DB3201/T 1114-2022中部分内容较为详细的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在实践中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