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塑料大棚红菜薹冬季填闲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整地施肥、品种选择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塑料大棚红菜薹冬季填闲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inter Idle Filling Cultivation of Red Chinese Cabbage in Plastic Green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11T 170-2021《塑料大棚红菜薹冬季填闲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陕西省地方特色的农业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规程中明确规定,应选用适应性强、抗寒性好且优质高产的红菜薹品种。例如推荐使用“华优红菜薹”等经过审定的优良品种。这是因为红菜薹在冬季生长周期短,选择适宜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播种育苗
规程指出,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并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具体要求为: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30克左右,播后覆盖细土1厘米厚,保持土壤湿润。这一规定旨在保证幼苗健壮生长,为后续移栽奠定基础。
三、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部分,规程强调了温度调控的重要性。要求棚内白天温度维持在20℃至25℃之间,夜间不低于10℃。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病害发生。此外,还应根据植株长势及时追肥浇水,确保养分供应充足。
四、病虫害防治
针对红菜薹常见的霜霉病、软腐病等病害以及蚜虫、菜青虫等虫害,规程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提倡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适时采收
最后,规程明确了红菜薹的最佳采收时期。一般情况下,当主薹高度达到30厘米以上时即可开始采收。建议分期分批采摘,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延长供应期。同时提醒操作人员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影响商品价值。
以上是对DB6111T 170-2021《塑料大棚红菜薹冬季填闲栽培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这些技术要点,有助于农户更好地开展红菜薹冬季栽培工作,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