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肉鸽人工孵化的场地与设备、种蛋选择与保存、孵化条件控制、孵化管理及常见问题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肉鸽的人工孵化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Incubation of Pige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360-2022《肉鸽人工孵化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肉鸽的人工孵化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孵化环境条件:标准规定孵化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具体而言,孵化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5℃至28℃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55%到65%范围内。这样的环境能够确保胚胎正常发育,避免因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的不良影响。
2. 种蛋管理:种蛋的选择与管理对于孵化成功至关重要。标准指出,种蛋需经过严格筛选,外观无裂痕、无污渍且重量适中。同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防止剧烈震动,并尽量缩短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
3. 孵化设备使用:要求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孵化机,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每次使用前后都要清洁消毒设备内部,以减少病原菌传播的风险。
4. 翻蛋操作:为了促进胚胎均匀受热并防止粘连,标准建议每隔2小时左右翻动一次种蛋,直至入孵后第18天停止翻蛋。正确的翻蛋频率和角度可以提高孵化率。
5. 照蛋检查:在孵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照蛋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死胚或异常情况。通常是在入孵后的第5天、第10天以及接近出雏时各做一次全面检查。
6. 出雏管理:当雏鸽破壳而出时,应及时将其移至育雏室,并注意保温保湿。此外,还应观察雏鸽是否健康,若发现弱雏则需单独饲养直至恢复。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肉鸽人工孵化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肉鸽养殖业的整体水平。养殖户应当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各项操作,从而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