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猪场母猪批次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计划制定、饲养管理、繁殖调控、健康管理和记录追溯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规模猪场母猪的批次化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atch production of sows in large-scale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畜牧)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动物饲养和繁殖)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QAAA 1-2025《规模猪场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规程》中,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本在“批次划分与配种计划”方面做了重要调整,特别是在批次划分的依据和执行方式上有了更明确、更具操作性的规定。本文将以“批次划分的科学性与执行方法”为主题,深入解读该条款的变化及其实际应用。
新标准在批次划分上强调了“以母猪生理周期为基础,结合饲养管理需求进行合理分组”,而旧版标准则更多依赖于简单的日龄或体重划分方式。这种变化体现了对母猪生产周期的科学认识,也更加符合现代规模化养殖的实际需要。
具体而言,新标准要求每批次母猪应根据其发情周期、妊娠阶段、产前准备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例如,在配种前,应确保母猪处于最佳发情状态,避免因过早或过晚配种导致受孕率下降。同时,批次内的母猪应尽量保持相近的妊娠天数,以便集中分娩、统一管理,减少人工成本和管理难度。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养殖场建立详细的母猪档案系统,记录每头母猪的发情时间、配种日期、妊娠检测结果等关键信息。通过数据积累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制定批次计划。此外,建议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如生猪生产管理软件,实现批次划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还特别指出,批次划分应结合季节因素和市场行情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在夏季高温时期,可适当缩短批次间隔,减少母猪在高温环境下的应激反应;而在市场需求旺盛时,则可延长批次周期,提高出栏效率。
综上所述,TCQAAA 1-2025在批次划分方面的改进,不仅提升了母猪生产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为规模化猪场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各养殖场应充分理解并落实新标准的相关要求,确保批次化生产工作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