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原则、防控措施及具体操作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食用菌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Edible Fung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1244-2022《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是由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食用菌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控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障食用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入手,进行详细解读。
5.1 生产环境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食用菌栽培场所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地方。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确保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因不良环境导致病原微生物滋生或害虫繁殖。例如,靠近工业区或者垃圾场可能会引入有害物质,影响食用菌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可能传播疾病。
6.1 种子处理
在种子处理环节,标准强调了对菌种质量的严格把控以及播种前的消毒措施。这包括使用健康无病的优质菌种,并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病原体随种子带入培养基中,减少后期病害发生几率。比如,采用75%酒精擦拭容器外壁及工具表面,再用蒸汽灭菌锅对培养料进行高温高压灭菌等操作都是常见的做法。
7.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体系是预防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建议定期巡查田间情况,记录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分布范围,建立档案资料。同时还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监测重点,如春季注意白粉病、夏季关注黑腐病等。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调整通风条件、增加光照时间或是喷洒生物农药等。
8.1 综合防治策略
综合防治策略是该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提倡结合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来控制病虫害。其中,农业防治注重通过合理安排轮作制度、改善土壤结构等方式创造不利于病虫害生存的环境;物理机械防治则利用灯光诱捕器、粘虫板等装置捕捉害虫;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昆虫或其他有益微生物来抑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增长;而化学防治虽然效果直接但需谨慎使用,尽量选择低毒高效的药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配比施用。
以上就是关于DB41/T 1244-2022《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在实际生产中科学有效地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从而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