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榆叶梅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育苗技术、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榆叶梅在河南省内的培育及种植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yringa Vulgaris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338-2022 榆叶梅培育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榆叶梅培育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品种选择、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下面我将选取其中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这主要是因为榆叶梅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但不同品种在耐寒性、耐旱性和开花特性上存在差异。例如,“豫榆梅1号”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豫榆梅2号”则更适合干旱地区种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品种。
其次,在繁殖方法方面,标准推荐采用嫁接繁殖为主,播种繁殖为辅的方式。嫁接繁殖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提高成活率,并且能够缩短开花周期。具体操作时,应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接穗,砧木则以本地野生榆树苗为佳。此外,还应注意嫁接后的保湿处理,确保接口处愈合良好。
对于栽培管理,标准指出要合理密植,一般每亩栽植600株左右。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春季萌芽前施一次基肥,生长季节追施两次氮磷钾复合肥。特别是在开花前后,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防止因缺水导致花期缩短或花朵质量下降。另外,还要定期修剪整形,去除枯死枝、病虫枝以及过密枝条,促进通风透光,增强树势。
关于病虫害防治,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等,可以通过喷洒波尔多液或者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预防。针对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则可使用吡虫啉或阿维菌素类杀虫剂进行喷雾。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农药使用都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避免过量施用造成环境污染。
最后,在采收与贮藏环节,标准建议当果实由青转黄并开始自然脱落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摊晾干燥,然后装入透气性好的编织袋内存放于阴凉干燥处。这样不仅可以延长种子寿命,也有利于后续育苗工作的开展。
总之,《DB41/T 2338-2022 榆叶梅培育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榆叶梅培育指南。只要按照这些技术要点认真执行,就能有效提升榆叶梅的品质和产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