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机械育插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准备、育秧技术要求、插秧技术要求及田间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采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进行水稻生产的全过程。
Title:Rice Mechanical Nursery and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4407T 90-2021《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规程》是广东省江门市制定的地方标准,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3.1 育秧盘选择
规定应选用符合GB/T 25252要求的水稻育秧盘,一般规格为66cm×34cm×2.5cm或66cm×35cm×2.5cm。该要求确保了育秧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能够满足秧苗生长需求,同时便于机械操作。
3.2 种子处理
种子需经过精选、晒种和浸种等预处理。浸种时间控制在24小时至36小时之间,水温保持在15℃至20℃范围内。此过程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秧苗抗逆性,为后续机械播种奠定基础。
4.1 基质配制
基质由耕层土壤、有机肥及化肥按比例混合而成。通常采用耕层土壤占60%-70%,腐熟有机肥占20%-30%,适量加入氮磷钾复合肥。合理配置基质能提供秧苗生长所需养分,改善通气性和持水性。
4.2 播种量
每平方米播种量为30g至50g。根据品种特性适当调整,早稻可稍多些,晚稻宜少些。精确控制播种量有助于形成均匀整齐的秧苗群体结构,提高移栽质量和田间成活率。
5.1 插秧机调试
作业前应对插秧机进行全面检查与调试,包括株距调节、行距设定以及深度控制等。确保各部件运转正常且参数设置合理,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作业效率和秧苗质量。
5.2 插秧作业
秧苗栽植时要保证秧苗直立不倒伏,行距行向整齐一致。行距以25cm至30cm为宜,株距则依品种和栽培方式确定。栽植深度控制在1.5cm至2cm之间,做到浅而不漂、深而不陷,利于后期返青分蘖。
以上内容基于标准中的核心条款展开阐述,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规程,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