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综合体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总体要求、设计原则、系统构成及功能要求、管理与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综合体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Technical Prevention System of Public Safety in Urban Complex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1/T 1101-2022 城市综合体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是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城市综合体的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5.1 总体要求
这一部分明确了城市综合体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它强调了系统应具备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具体来说,系统的设计应当确保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并且能够随着需求的变化进行升级和扩展。此外,还要求系统设计时需考虑节能环保因素,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1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是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标准的要求,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和角度需要合理布局,以便覆盖所有关键区域。同时,视频图像的质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包括清晰度、色彩还原度等。另外,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视频信息应当加密存储,并设置访问权限控制机制。
7.1 入侵报警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用于检测并及时发出警报信号,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敏感区域。本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入侵探测器的选择与使用,如红外探测器、微波探测器等。同时,对于报警信号的处理流程也做了明确规定,要求一旦触发报警,系统应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如开启灯光、播放警示音等。
8.1 出入口控制系统
出入口控制系统负责管理人员进出特定区域的行为。按照标准的规定,该系统应该包含身份验证功能(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以及记录功能,用来追踪每位使用者的出入时间。此外,系统还需具备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响应能力,比如断电情况下仍能保证门锁处于安全状态。
9.1 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平台
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平台作为整个系统的中枢,负责协调各个子系统的工作。此平台需要实现信息共享与整合,提供统一的操作界面,并支持远程监控与维护。标准特别指出,平台软件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
以上是对《DB3201/T 1101-2022 城市综合体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中部分内容的解读。这些条文为城市综合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针和技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