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南京市工程地质层划分的原则、方法、符号表示及图件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工程的工程地质层划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gineering Geology Stratigraphic Divis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1/T 1106-2022《工程地质层划分技术规范》是南京市地方性技术标准,于2022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工程地质层的划分方法、工作流程和成果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为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重点解读以下关键条款:
5.1 地质调查与资料收集:要求收集场地周边1:500至1:2000比例尺的地形图、区域地质资料以及已有钻孔资料等。特别强调应优先采用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等现代测绘手段获取高精度的基础数据。
5.2 钻探布设原则:规定勘探点间距一般控制在15-30米范围内,重要建构筑物周边加密布置。同时要求每个场地至少设置两个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穿透主要持力层并进入稳定基岩不小于3米。
6.1 土层划分依据:以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为主要划分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颜色、湿度、颗粒组成、密度、承载力等指标。当遇到特殊土体(如软土、膨胀土)时,需单独分层描述。
7.2 地质剖面编制:要求绘制平面位置图、柱状图及剖面图三者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地质信息。其中剖面图应标注各土层顶底标高、厚度、编号及岩性特征等内容,并附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8.1 成果审核与验收:明确指出最终成果需经不少于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复核确认后方可提交业主方审查。此外还应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库,便于后续维护管理使用。
以上内容仅是对部分核心条款的简要解析,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特点灵活运用相关规定。希望本文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