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漯麦163株系循环法原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基地要求、技术流程、田间管理、去杂去劣、收获与贮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漯麦163小麦品种的原种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riginal Seed Production of Luo Mai 163 by Strain Cycling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2T 2040-2022 漯麦163株系循环法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是江苏省泰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漯麦163这一优质小麦品种的原种生产流程。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子来源与繁殖田选择部分,标准明确规定了繁殖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并要求前茬作物为非禾本科作物。这主要是为了确保种子生长环境的一致性,避免因地形或土壤差异导致的产量和质量波动。
其次,关于播种时期与密度管理,标准指出最佳播种时间为10月上旬至中旬,每亩播种量控制在7.5公斤左右,基本苗数维持在25万至30万之间。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幼苗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再者,在田间管理环节,强调了要根据苗情适时适量施用肥料,特别是在拔节期和孕穗期要追加氮肥,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同时,还提到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定期巡查田块,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最后,在收获与贮藏阶段,标准要求当全田95%以上的小麦籽粒变黄时即可开始收割,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注意降低损失率。入库前应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去除杂质和不饱满颗粒,确保入库种子纯度达到98%以上,并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一般不超过13%),以延长保存期限。
这些规定的实施有助于保障漯麦163原种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