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麦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培养料配方与发酵、播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麦秸秆为主要原料进行双孢蘑菇生产的栽培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Button Mushroom Cultivated with Wheat Straw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2T 2041-2022《麦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利用麦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整个生产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原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指出,用于栽培的麦秸秆应新鲜、无霉变且含水量适中。在使用前需将麦秸秆切短至5-8厘米,并充分浸泡以确保其吸水膨胀均匀。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后续发酵的效果,还能有效避免因原料过硬导致的通气不良问题。
发酵堆制
发酵是影响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步骤之一。根据标准要求,发酵堆的高度应在1.2-1.5米之间,宽度为2-2.5米,长度则可根据实际场地条件调整。堆内温度需控制在60-70摄氏度之间维持至少两天,随后降至45-50摄氏度进行后发酵,时间不少于三天。此阶段主要是为了杀灭杂菌并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
菌种培养
对于菌种的选择,标准强调必须选用经过认证的优质品种,并在专用的培养室内完成接种工作。接种后的初期培养环境温度宜保持在22-25摄氏度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范围内。同时,定期检查菌丝生长状况,及时清除异常部分。
栽培管理
在正式进入栽培阶段时,需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布局铺设好发酵好的基质层,并均匀撒上一层薄薄的覆土材料。播种后要密切监控棚内的温湿度变化,白天适当通风换气,夜间则加强保温措施。特别是在出菇高峰期,应增加喷雾频率来维持适宜的小气候条件。
此外,关于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捕器等作为首选手段;化学药剂仅限于必要情况下使用,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限制使用的农药种类及其施用量。
通过以上这些具体而细致的规定,本标准力求从源头到终端全面保障双孢蘑菇生产的质量与安全,同时也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