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莲型不育系中莲1A的繁殖技术要求,包括繁殖环境、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红莲型不育系中莲1A的繁殖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pagation of Honglian-type Sterile Line Lian 1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2037-2022《红莲型不育系中莲1A繁殖技术规程》是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发布并实施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红莲型不育系中莲1A的繁殖技术要求,包括繁殖基地的选择、繁殖田管理、种子生产以及质量检验等内容。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繁殖基地选择
标准指出,繁殖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源、地势平坦且排灌方便的区域。土壤类型以壤土或砂壤土为佳,pH值应在6.5至7.5之间。此外,要求周围5公里范围内不得种植与中莲1A同属或近缘的品种,以防止杂交污染。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种子纯度,避免因外界因素导致的品种混杂。
繁殖田管理
在繁殖田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隔离措施的重要性。具体而言,繁殖田四周需设置不少于10米宽的有效隔离带,并且建议采用高杆作物作为自然屏障。同时,还应定期检查隔离带状况,及时修复破损部分。另外,对于病虫害防治,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物理方法为主,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种子生产
关于种子生产环节,标准提出了严格的流程控制。首先,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剔除杂质及破损粒;其次,播种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密植,一般行距保持在25-30厘米左右,株距则为15-20厘米;再次,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要加强水肥管理和田间观察记录工作,特别是在抽穗期和开花期,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灾减灾准备。最后,在收获阶段,宜采用机械联合收割机作业,并尽快将收获后的种子入库保存,防止霉变。
质量检验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标准明确了质量检验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性状鉴定、净度分析、发芽率测定等项目。其中,外观性状鉴定主要通过目测的方式评估种子的颜色、形状等特征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净度分析则是指测定样品中纯种种子所占比例;而发芽率测定则是在特定条件下测试种子萌发的能力。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评价种子优劣的重要依据。
总之,《红莲型不育系中莲1A繁殖技术规程》是一部全面细致的技术指导文件,它不仅涵盖了从基地选址到最终产品检验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充分考虑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优质农产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