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蕙兰种苗组培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蕙兰种苗的组培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Production of Huilan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119-2022《蕙兰种苗组培生产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蕙兰种苗组培生产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蕙兰”、“组培”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例如,“蕙兰”是指兰科植物中的蕙兰属植物,“组培”则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繁殖的方法。
二、环境条件
标准规定了组培室的基本环境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比如,组培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0℃至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0%到80%,光照强度建议维持在2000勒克斯左右。这些条件对于确保蕙兰种苗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三、材料准备
在材料选择上,标准强调使用无病毒或低病毒的母株作为外植体来源,并且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此外,还应注意避免机械损伤和污染,以提高成活率。
四、培养基配制
关于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比例,标准给出了具体指导。通常情况下,MS基本培养基加上一定量的蔗糖、琼脂粉以及适量的植物激素如6-BA、NAA等会被用来促进芽分化和根系形成。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pH值至5.8左右。
五、操作流程
从外植体接种开始直到移栽前的所有步骤都被详细列出。其中包括灭菌程序、继代培养次数限制等内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感染影响实验结果。
六、病虫害防治
为了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这包括定期检查植株状况、及时清除受害部位以及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等方面的内容。
七、质量检验与包装运输
最后,在完成所有培养工作之后还需按照相关标准对成品进行检测验收,并妥善包装好后方可对外销售或者进一步推广使用。在此环节中还涉及到标签标识管理等相关事项。
以上就是针对DB32/T 1119-2022《蕙兰种苗组培生产技术规程》部分核心内容所做的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