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下公路隧道应急处置的基本要求、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流程及应急保障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已运营的水下公路隧道的应急处置管理。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Underwater Highway Tunnel Operation - Part 1: Emergency Response
中国标准分类号:P45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1/T 1107.1-2022水下公路隧道运营管理规范 第1部分:应急处置》是南京市发布的关于水下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水下公路隧道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定,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4.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该条款明确了水下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包括设立应急指挥中心和专业应急队伍。要求运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确保各岗位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例如,应急指挥中心需配备专职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响应。
5.2 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本标准要求应急预案必须涵盖火灾、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特别强调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定期更新并开展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此外,还要求应急预案应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实现联动,形成统一协调的应急响应机制。
6.3 火灾应急处置
针对隧道内火灾这一高风险事件,标准提出了详细的处置措施。首先要求隧道内应安装灵敏的火灾报警系统,一旦发生火情,系统应立即启动排烟风机并关闭非必要通风设备。同时,应急人员需迅速确认火源位置,根据火势大小决定是否需要疏散人员或封闭隧道。标准还特别指出,在火情得到控制后,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认无复燃隐患后方可恢复通行。
7.4 事故救援
对于隧道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标准要求运营管理单位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具体包括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引导后续车辆安全绕行;安排专业救援队伍迅速到达现场,优先救助伤员并清理障碍物。同时,要求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现场证据,为后续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8.5 自然灾害应对
面对可能影响隧道安全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标准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要求运营单位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特别是对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路段进行重点巡查。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应提前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必要时关闭隧道以保障行车安全。标准还鼓励采用智能化手段,如视频监控系统和自动预警装置,提高灾害防范能力。
以上内容是《DB3201/T 1107.1-2022》中关于水下公路隧道应急处置的重要条款解读。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也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指导,有助于提升水下公路隧道的整体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