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斑兰叶(香露兜)种苗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斑兰叶(香露兜)种苗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Title:Pandan Leaf (Pandanus amaryllifolius)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577-2022《斑兰叶(香露兜)种苗》是一项关于斑兰叶种苗生产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斑兰叶种苗的术语和定义、种苗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确保斑兰叶种苗的质量,促进斑兰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斑兰叶种苗的概念:指通过无性繁殖方式培育出的用于种植的斑兰叶植株或组织培养苗。这一定义明确了种苗来源,强调了种苗是通过无性繁殖获得的,保证了种苗的遗传稳定性。
二、种苗质量要求
1. 外观质量
- 种苗应具有完整的根系,根系发达且无病虫害。
- 苗高应在一定范围内,具体数值依据不同生长阶段确定。
- 茎部应粗壮,叶片完整无损,颜色鲜绿。
2. 健康状况
- 种苗不得携带任何检疫性病虫害。
- 应定期检测种苗的健康状况,确保无病毒侵染。
3. 生长势
- 种苗应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势,即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快速生长发育。
三、检验方法
1. 外观检查
- 采用目测法检查种苗的外观质量,包括根系、茎部、叶片等部分。
2. 健康检测
- 使用显微镜观察种苗内部结构,检测是否存在病虫害或病毒侵染。
- 必要时可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病毒检测。
3. 生长势评估
- 在特定环境下种植种苗,观察其生长速度和适应性。
四、检验规则
1. 抽样
- 按照规定的抽样比例从批次中抽取样本进行检验。
2. 判定
- 如果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量不超过允许范围,则判定该批次合格。
五、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 标志
- 包装上应标明种苗品种、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 包装
- 采用透气性好的材料进行包装,防止种苗受损。
3. 运输
- 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晒,避免剧烈震动。
4. 贮存
- 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定期检查种苗状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DB46/T 577-2022为斑兰叶种苗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种苗质量和种植效果,推动斑兰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