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精神卫生领域中数据元的定义、表示规则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精神卫生相关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数据交换。
Title:Specification for Mental Health Data El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3033-2022精神卫生数据元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用于指导精神卫生领域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精神卫生相关机构的数据采集、交换与共享。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地域和行业限制,确保了其在特定范围内的有效实施。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数据元\"、\"精神卫生\"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数据元”被定义为“数据的基本单元,具有确定的意义并可唯一标识”。这样的定义有助于统一各方认知,避免因理解差异导致的数据质量问题。
三、数据元属性
标准详细列出了数据元的属性要求,包括标识符、名称、定义、表示格式、数据类型、值域等。例如,对于标识符的要求是必须唯一且具有逻辑性,这有助于实现数据的准确追踪和管理。
四、数据元分类
根据精神卫生工作的实际需求,将数据元划分为患者信息类、诊疗记录类、康复服务类等多个类别。这种分类方式便于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应用分析,提高了数据利用效率。
五、数据元值域
针对不同类别的数据元,标准设定了相应的值域约束。如患者性别限定为“男”或“女”,这不仅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也为后续的数据处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六、数据元维护
规定了数据元的创建、更新、废止流程,要求建立专门的数据元库管理系统。通过动态维护机制,可以及时反映精神卫生工作的新变化,保持数据元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七、数据交换格式
明确了数据交换时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包括编码规则、传输协议等内容。这些规定确保了不同系统间数据交换的顺畅进行,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
八、实施与监督
要求各级精神卫生机构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定期开展自查和互查活动。同时鼓励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数据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审核,以保障标准的有效落实。
九、附录部分
附录中提供了大量示例数据元及其详细说明,为使用者提供了直观参考。此外还包含了常见问题解答,帮助解决实际操作中的疑惑。
总之,《DB11/T 3033-2022精神卫生数据元规范》从多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体系框架,对于提升北京市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