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鱼类和贝类环境DNA(eDNA)识别的技术要求,包括采样、提取、扩增、检测及数据分析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基于环境DNA技术对水生生态系统中鱼类和贝类的种群调查、生物多样性评估及生态监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DNA Identification of Fish and Shellfish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023-2022《鱼类贝类环境DNA识别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于2022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为利用环境DNA(eDNA)技术进行鱼类和贝类的物种鉴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指南。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
标准明确规定适用于通过水体中提取的环境DNA对鱼类和贝类进行种类鉴定。这意味着无论是自然水域还是人工养殖环境中的鱼类和贝类都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检测。这一规定确保了技术的应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环境DNA”、“环境样品”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环境DNA”是指存在于环境介质如水体中的生物遗传物质片段,它可以反映环境中存在的生物种类信息。“环境样品”则是指用于采集这些遗传物质的实际样本。准确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正确执行后续的技术流程。
三、样品采集
在样品采集部分,标准强调了采样点的选择应基于研究目的,并且需要考虑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采样工具和技术要求,比如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水样时要避免污染源接触。此外,对于样品保存条件也有严格的规定,通常情况下样品需低温冷藏直至实验室处理。
四、DNA提取与扩增
关于DNA提取与扩增过程,标准指出应选用高效稳定的试剂盒完成此步骤,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污染。另外,在选择引物设计时需依据目标物种特异性序列来确定,以提高检测准确性。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设置。
五、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环节是整个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标准建议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工具来进行比对分析,确保结果可靠。同时,还提到应该结合形态学特征进一步验证分子生物学结果,从而得出最终结论。
六、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重复性,标准特别强调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这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校准仪器设备、设置阴性和阳性对照组以及记录所有操作细节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排除外界因素干扰,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总之,《鱼类贝类环境DNA识别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样品采集到数据分析各个环节的具体指导原则,而且突出了质量管理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要求。这对于推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基于eDNA技术开展相关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