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病虫害识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防控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设施草莓生产中的病虫害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in Facility Strawber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DB41/T 1044-2022)是一项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草莓种植过程中采用绿色环保的方式预防和控制病虫害。这项标准强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保障草莓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以下将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环境管理
标准中提到要选择远离污染源的地块作为草莓种植地,并要求土壤、灌溉水及空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这表明在选址时需综合考虑自然条件与外界干扰因素,确保种植环境无污染,为草莓健康生长提供基础保障。此外,还应定期监测环境质量,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
栽培管理
在栽培环节,提倡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以及适时修剪等措施来增强植株抗性。例如,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或盐渍化;及时摘除老叶病果可以有效降低病原菌滋生几率。另外,还建议采用滴灌等方式进行精准灌溉,既节约水资源又能减少病害发生概率。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该标准的一大亮点,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等捕食害虫,或者施用微生物制剂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比如,在发现蚜虫危害初期即可释放丽蚜小蜂寄生其卵块,从而达到控制种群数量的目的;而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喷洒则有助于预防灰霉病等真菌性疾病。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包括设置防虫网阻挡外部迁入害虫进入棚内,悬挂黄板诱杀害虫成虫,覆盖银灰色地膜驱赶蓟马等。这些手段不仅能够直接消灭害虫,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需求量,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化学防治
尽管提倡绿色防控理念,但在必要情况下仍允许使用高效低毒环保型化学农药。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次数施用,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同时,在采收前一定时间内停止任何化学处理活动,确保最终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检测与评估
为了验证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标准要求定期开展田间调查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做出综合评价。如果发现新的病虫害类型或者原有病虫害加剧,则需要调整原有的防控方案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总之,《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思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上述原则,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