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自然资源数据资源的分类体系和编码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自然资源数据资源的管理、共享与应用。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Specification for Natural Resources 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316-2022自然资源数据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为河南省的自然资源数据资源提供统一的分类和编码体系。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数据资源分类原则
该标准强调了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三大基本原则。科学性要求分类体系能够准确反映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系统性则体现在分类结构的完整性与层次分明上;而实用性则确保了分类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土地资源分类中,不仅涵盖了农用地、建设用地等主要类型,还进一步细分至更具体的子类别如耕地、园地等,这充分体现了系统性的要求。
数据资源分类框架
标准提出了一个多层次的数据资源分类框架,主要包括一级类目、二级类目直至五级类目。其中一级类目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六大类。以土地资源为例,其下设二级类目为农用地、建设用地等,再往下细分至三级及以下的具体用途或状态。这种多层次的设计便于根据不同需求灵活调整查询粒度,同时也为后续的数据整合与共享奠定了基础。
编码规则详解
编码采用层次码的形式,每个层级用两位数字表示,总长度不超过十位数。例如,“010203”可能代表某一特定类型的建设用地。值得注意的是,编码不仅标识了资源本身的属性信息,还隐含了地理位置等相关要素。此外,标准特别指出编码应保持唯一性和稳定性,即同一资源无论何时何地均应拥有唯一的代码,并且在长时间内不应随意更改。
应用场景分析
本标准适用于自然资源管理、规划编制、监测评估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统一的数据分类与编码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项目中,通过标准化后的数据处理流程,可以从海量原始资料中快速提取所需信息,大大缩短工作周期并减少人为误差。
综上所述,《DB41/T 2316-2022自然资源数据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作为河南省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之一,通过对分类体系的严谨设计以及编码规则的合理制定,为实现全省范围内自然资源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