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方竹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竹苗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方竹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536-2022方竹栽培技术规程》是浙江省针对方竹种植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规范方竹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中规定了方竹品种应具备的特性,包括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等。具体来说,要求品种的发笋率不低于80%,成竹率不低于75%。这意味着在选种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确保所选品种能在当地良好生长并达到预期的产量指标。
二、整地与定植
对于整地环节,标准指出要深翻土壤至40厘米以上,并施足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不少于3吨,同时配合使用磷钾肥。定植时株行距设定为1.5米×1.5米,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也有利于后期管理和采收操作。此外,在定植前还需做好排水系统建设,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三、田间管理
关于田间管理,标准强调了几个关键点:一是及时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透气;二是合理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需保证水分供给充足;三是适时追肥,每年至少进行两次追肥,分别在春季萌芽期和秋季生长旺盛期。另外还提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四、采收与加工
标准明确了采收时间应在当年新竹长到一定高度后开始,一般是在9月至次年4月之间。采收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母竹,以免影响下一年度的产量。对于收获下来的鲜竹材,则需要尽快运送到加工厂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剥壳清洗、切段分级等工序,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求。
五、档案记录
最后,本标准特别提出要建立健全生产档案制度,详细记录从育苗到销售全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这不仅有助于追溯产品质量源头,也为今后改进栽培技术提供了宝贵资料支持。
综上所述,《DB33/T 2536-2022方竹栽培技术规程》涵盖了从选种到最终产品销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推动方竹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方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这一特色农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