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蚕茧生产的术语和定义、桑园管理、蚕种选择与催青、饲养技术、蔟中管理和采茧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蚕茧的生产过程。
Title:Silk Cocoon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522-2022蚕茧生产技术规程》是浙江省地方标准,于2022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蚕茧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包括桑园管理、蚕种催青、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以及上蔟结茧等,为提高蚕茧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首先在桑园管理方面,标准规定了桑树的栽植密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要求每亩桑园种植株数不少于1100株,每年至少施一次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病虫害防治应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这些措施旨在保证桑叶的质量和产量,为养蚕提供充足优质的饲料。
对于蚕种催青,标准强调了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的控制。催青室温度应保持在24℃-26℃之间,相对湿度75%-85%,并保持黑暗环境。每天需检查蚕卵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温湿度。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到孵化率和幼蚕健康状况,因此需要严格把控。
小蚕共育阶段要求使用专用的共育室,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温度维持在26℃-28℃,湿度75%左右。喂食时要确保桑叶新鲜且适口性好。共育人员需经过培训上岗,并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此阶段是决定蚕生长发育的基础,必须精心照料。
大蚕饲养则需要注意空间布局与通风换气。每平方米饲养量不宜超过150头,定期清理粪便和残叶。桑叶要分次投喂,避免浪费。同时要做好防病防疫工作,一旦发现病蚕要及时隔离处理。这一时期是蚕体增长最快的阶段,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期。
最后在上蔟结茧环节,标准指出要选择合适的蔟具并提前消毒。蔟架摆放要均匀,便于蚕自由爬行。蔟枝密度适中,既能满足结茧需求又不拥挤。蔟室温度控制在24℃-25℃,湿度70%-80%。结茧完成后要适当通风,防止闷热导致烂茧。这一过程直接关系到茧层质量和出丝率。
总之,《DB33/T 2522-2022蚕茧生产技术规程》涵盖了从桑园管理到上蔟结茧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技术指标和操作要求。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蚕茧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