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技术要求、工作流程、分析方法及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区域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gional Climate Feasibility Argumen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503-2022《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为区域开发和建设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术语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概念,即通过分析评估特定区域内气候条件对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影响,以确保其符合当地气候特点并减少不利影响。这一定义强调了论证的核心在于适应性和减缓措施的设计。
论证流程与要求
标准规定了从项目准备到报告编制的全过程要求。首先,需要收集基础气象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气温、降水、风速等长期观测数据。其次,在数据分析阶段,应采用统计学方法识别气候变化趋势,并结合历史极端天气事件评估潜在风险。最后,形成书面报告时,必须包含论证结论及建议,特别是针对敏感行业的专项对策。
特殊行业关注点
对于涉及农业、能源等行业,标准特别指出需考虑作物生长周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的气候约束。例如,在太阳能电站选址时,不仅要考察日照强度还要注意云量变化频率;在农田灌溉规划上,则要综合考量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数据质量控制
为保证论证结果科学可靠,标准提出了严格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标准。要求所用数据来源权威且连续时间不少于三十年,同时采用国际通用模型验证计算结果准确性。此外,还鼓励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GIS系统辅助空间分析,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强决策透明度。
实施效果评估机制
建立定期复查制度也是本标准的一大亮点。它建议每五年重新审视一次区域内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情况,并据此调整原有规划方案。这样做不仅能够及时响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也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以上内容涵盖了DB45/T 2503-2022的主要框架及其核心价值所在。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有效提升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