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春播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主要病虫害种类、监测与预报、防治技术措施及安全用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春播马铃薯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in Spring-Planted Potato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4/T 170-2022《春播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是一项河南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春播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这项标准对于保障马铃薯产量、提高品质以及减少农药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的重要条文及解读
#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病虫害”的概念,即影响马铃薯正常生长发育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细菌)和害虫(如蚜虫、蛴螬)。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确保了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二、农业防治措施
1. 轮作制度:推荐与非茄科作物轮作三年以上,以打破病虫害的生活周期,减少土壤中的病原体数量。例如,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种植禾本科作物作为过渡,可以有效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率。
2. 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抗病品种。比如,在多雨地区应优先考虑耐湿性强且抗晚疫病的品种。
3. 合理密植:控制株行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避免因过于密集导致田间湿度增加而引发病害。通常情况下,每亩种植密度应在3500-4000株之间。
# 三、物理机械防治
1. 清洁田园:在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的残株落叶,并集中处理,防止越冬病原物扩散。
2. 覆盖地膜:采用黑色或银灰色地膜覆盖垄面,既能保温保湿,又能抑制杂草生长,同时减少病虫害侵染机会。
# 四、化学药剂防治
1.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杀菌剂拌种,如多菌灵等,可有效预防立枯病、黑痣病等土传病害。
2. 喷雾防治:当发现病害初期症状时,及时施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例如,针对晚疫病可用甲霜灵锰锌悬浮剂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 五、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敌昆虫:释放瓢虫、蜘蛛等捕食性天敌来控制蚜虫等害虫的数量。
2. 微生物制剂:应用芽孢杆菌、木霉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通过竞争作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 六、综合管理
1. 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调查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2. 科学施肥灌溉:平衡施肥,避免过量氮肥造成植株徒长,增强植株自身的抗逆能力;合理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春播马铃薯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也符合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