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区域电网应急响应的分级原则、响应条件、响应措施及信息报送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区域内因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对电网设施造成影响时的应急响应工作。
Title:Regional Power Grid Emergency Response Levels for Geological Disasters Induced by Rainfall in Guizhou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P6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690-2022 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区域电网应急响应等级》是一项贵州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在降雨引发地质灾害情况下,对区域电网的应急响应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应急响应分级
标准中明确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每个级别的划分依据包括灾害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电力设施损坏情况。
- Ⅰ级:当发生特大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且预计会对多个县市区的主要供电线路造成严重影响时,应启动Ⅰ级响应。
- Ⅱ级:对于大型地质灾害,如单个县区内的主干线路中断,并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的情况,则需启动Ⅱ级响应。
- Ⅲ级:中型地质灾害,比如乡镇范围内的重要支线受损但不影响整体供电网络稳定性时,启动Ⅲ级响应。
- Ⅳ级:小型地质灾害仅影响局部居民点或非关键设施供电时,采取Ⅳ级响应措施。
预警机制与信息报送
标准强调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要求相关部门及时收集气象预报数据及地质监测信息,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预测未来几天内可能发生灾害的风险概率。一旦确定存在较高风险,立即通过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向受影响地区发布预警通知,并迅速上报至上级管理部门备案。
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级政府机构之间能够快速传递最新动态,避免因沟通不畅而延误抢险时机。
抢险救援流程
针对不同等级的应急响应,该标准提出了相应的抢险救援流程:
- 在Ⅰ级响应下,需要调动全省范围内的专业队伍参与救灾行动,并协调多方资源共同应对危机;
- 对于Ⅱ级响应,则主要依靠市州级力量完成任务;
- 较小规模事件由县级单位负责处理即可。
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作业,同时要配备充足的安全防护装备以保障自身安全。
恢复重建计划
除了应急处置之外,标准也对灾后恢复重建给出了指导意见。首先是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损失评估,明确哪些设施需要优先修复;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后还要加强后期维护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总之,《DB52/T 1690-2022》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由降雨引起的地质灾害给电网带来的威胁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财产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