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母牛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饲料与营养、繁殖管理、卫生防疫及常见疾病的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母牛的饲养和管理过程,为提高母牛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提供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nagement and Feeding of Cow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1866-2022《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甘肃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母牛的饲养和管理,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饲料与营养:标准中提到“应根据母牛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提供均衡的营养”。这意味着在干奶期、围产期、泌乳高峰期等不同阶段,需要调整饲料配方以满足母牛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需求。例如,在泌乳高峰期,高产母牛需要更多的能量和优质蛋白来维持产奶量。
2. 环境控制:标准指出“牛舍温度应保持在5℃至20℃之间”。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助于减少母牛的应激反应,提高其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同时,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排除有害气体,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3. 健康管理:强调“定期进行体内外寄生虫防治”,并建议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驱虫工作。这不仅能够保护母牛免受寄生虫侵害,还能提升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发育。
4. 繁殖管理:要求“及时发现发情迹象并准确记录”,并且提倡使用超声波诊断技术判断妊娠状态。科学合理的繁殖计划对于延长母牛利用年限至关重要。
5. 日常观察:规定每天早晚各巡栏一次,仔细检查每头母牛的精神状态、食欲变化以及排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如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粪便稀薄等,需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内容,可显著改善母牛群体的整体状况,为养殖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