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调查方法、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油松种实害虫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Pine See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1742-2022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油松种实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油松资源。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防治原则与目标
规程明确指出,油松种实害虫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强调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是减少害虫对油松种实的危害程度,确保种子质量,提高森林健康水平。这表明,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控制当前的害虫问题,还要考虑长期的生态效益。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
规程要求建立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及时掌握害虫发生动态。对于重要的害虫种类如油松球果小卷蛾等,需设立固定观测点进行长期跟踪记录。此外,还提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来辅助完成监测任务。这一部分特别提到要结合气候条件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并据此调整防控策略。
物理机械方法的应用
物理机械防治措施包括人工摘除受害果实、设置诱捕器以及物理隔离等手段。规程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组合使用。例如,在低密度分布区域可以采用人工摘除的方法直接去除病虫源;而在高风险地区则需要配合使用高效诱捕装置来降低虫口密度。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安全环保且成本相对较低。
化学药剂的选择与施用
当物理方法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化学防治成为必要选项之一。但规程特别强调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农药使用的相关规定,优先选用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或植物源杀虫剂。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害虫应采取针对性强的药剂配方,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止抗药性产生。另外,在喷洒作业时要注意避开开花期和收获季节,以免影响生态环境及产品质量。
生物防治技术推广
生物防治作为一项绿色健康的防控方式被大力推荐。规程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瓢虫等自然控制害虫数量;也可以通过引入寄生性微生物如白僵菌来抑制害虫繁殖。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遏制害虫增长,还能促进林地内其他有益生物群落的发展,从而构建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
综合管理体系建设
最后,规程还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当加大对油松种实害虫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总之,《DB62/T 1742-2022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有助于维护我国珍贵森林资源的安全稳定。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并积极实践,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