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in Passive Ultra-low Energy Consumption Civil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281-2022《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是安徽省地方性标准,于2022年正式实施。该标准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提供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建筑热工性能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外墙传热系数K值不应大于0.15 W/(m²·K),屋面传热系数K值不应大于0.10 W/(m²·K)。这一规定旨在大幅度减少建筑物通过墙体和屋顶散失的热量,确保室内温度稳定。此外,外窗传热系数K值应不大于0.80 W/(m²·K),并且整窗的气密性等级需达到6级或以上。这些严格的要求能够有效降低供暖与制冷需求,提升居住舒适度并节约能源消耗。
通风系统设计规范
关于新风系统的设置,标准强调必须采用带有高效热回收功能的新风机组,其额定热回收效率不得低于75%。同时,新风量需满足每人每小时30立方米的标准,并且要保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0ppm。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即使在不开窗户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新鲜空气,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室内热量不流失。
材料选择与施工质量控制
对于保温材料的选择,标准推荐使用岩棉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等具有良好保温隔热效果且环保无害的产品。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所有隐蔽工程都必须经过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特别是涉及防水层铺设的部分更要做到无缝隙连接以防止冷桥现象发生。这不仅关系到建筑寿命长短也直接影响到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实现。
能耗监测系统建设
最后,为了便于后期运营管理以及持续改进,新建项目还需配备完整的能耗监测平台。该平台需要实时采集并分析建筑整体能耗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电能、燃气量以及水资源消耗情况。通过对这些信息的长期跟踪研究,可以发现潜在问题所在并及时调整策略来优化运行效率。
总之,《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从多个维度对被动房建设提出了高标准要求,这对于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我们不仅可以建造出更加节能环保的理想家园,还能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