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平线椒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技术、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黄平县行政区域内生产的具有地理标志的黄平线椒。
Title:Agricultural Produ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 Huangping Chil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26T 236-2022农产品地理标志黄平线椒》是贵州省制定的一项关于黄平线椒地理标志产品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黄平线椒的地域范围、品质特色、生产环境、栽培技术及质量要求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黄平线椒的独特品质和地理标志产品的正宗性。
首先,标准明确了黄平线椒的地域保护范围。该范围限定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所辖的七个镇和八个乡,具体包括新州镇、旧州镇、重安镇、谷陇镇、平溪镇、一碗水乡、上塘镇、浪洞镇、翁坪乡、纸房乡、一碗水乡、野洞河镇、纸房乡、谷陇镇、重安镇、旧州镇、新州镇等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等非常适合黄平线椒的生长,为黄平线椒提供了独特的生长环境。
其次,标准强调了黄平线椒的品质特征。黄平线椒具有果皮光滑、色泽鲜亮、辣味适中、香味浓郁等特点。果实长度一般在8至15厘米之间,横径约1.2至2.0厘米,单果重量通常在10至30克左右。此外,黄平线椒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有益。
再者,标准对黄平线椒的生产环境提出了严格要求。种植区域应位于海拔400至12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至17摄氏度,无霜期270天以上,年降水量1100至1300毫米。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pH值在5.5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样的生态环境有助于黄平线椒形成特有的风味和品质。
在栽培技术方面,标准规定了从育苗到收获的全过程管理措施。育苗时需选择健壮的种子,在温室内进行育苗,保证幼苗整齐一致。移栽前要施足底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不少于3000公斤。移栽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灌溉和病虫害防治。采收期一般在开花后25至35天,当果实颜色由绿转红或由绿转黄时即可采摘。
最后,标准还对黄平线椒的质量要求做了详细说明。感官指标要求果实形状规则、大小均匀、色泽鲜艳;理化指标要求辣椒素含量不低于0.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5%;卫生指标则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不得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和其他污染物。
总之,《DB5226T 236-2022农产品地理标志黄平线椒》标准不仅为黄平线椒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维护黄平线椒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升黄平线椒的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度,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