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部署要求及安全保障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维。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curity Monitoring Platform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External Network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282-2022《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技术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的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系统架构要求
- 标准明确指出,安全监测平台应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平台需包括数据采集层、分析处理层和应用服务层三个主要部分。
- 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网络流量、日志信息等原始数据;分析处理层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应用服务层则面向用户提供可视化界面和各类安全报告。
2. 功能模块描述
- 平台必须具备资产发现与管理功能,能够自动识别网络中的设备和服务,并建立详细的资产档案。
-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是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它应该能够实时监控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阻止潜在威胁。
- 日志审计功能要求记录所有重要的操作事件,并提供查询接口方便事后追溯。
3. 性能指标设定
- 对于数据吞吐量,标准规定在正常负载下每秒至少能处理10万条记录;当遇到突发流量时也需保证不低于5万条/秒。
- 响应时间方面,从接收到告警信号到发出通知不得超过3分钟;对于高优先级警报,则需要在30秒内完成响应。
4. 安全性考量
- 平台自身也需要有严格的安全防护机制,比如使用HTTPS协议保护通信安全,定期更新补丁修复漏洞等。
- 用户认证方面推荐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MFA),增加账户的安全性。
5. 运维管理指南
- 建议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故障排查流程、应急预案制定以及日常巡检计划等。
-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课程,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
以上内容只是对DB34/T 4282-2022部分内容做了简要概述,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