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的场地选择、亲体采集与运输、产卵孵化、幼体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及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Northeast Lampre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391-2022 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技术规范》是专门针对东北地区七鳃鳗人工繁育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是环境条件的要求。标准指出,繁殖场址应选择在水质清新、无污染且水量充沛的地方,水温控制在16至24摄氏度之间最为适宜。这主要是因为这样的环境能够更好地满足七鳃鳗的生长需求,确保其健康发育。
关于亲本的选择与培育,标准强调要挑选体质健壮、无病害且年龄为3到5龄的个体作为亲本。亲本培育期间需提供充足的饵料,并定期检查其健康状况。这一规定旨在保证亲本的质量,从而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和品质。
在人工授精环节,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首先采集成熟的卵子和精子,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受精,随后将受精卵置于微流水孵化装置中,保持水温稳定并持续供氧。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提高受精卵的存活率。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幼苗期管理的重要性。要求每日定时投喂适口饵料,并密切关注幼苗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处理。这样不仅能促进幼苗快速成长,还能及时预防疾病的发生。
最后,在整个繁育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消毒设施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穿戴防护装备等。这些举措对于保障整个繁育过程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22/T 3391-2022》从选址、亲本选育、人工授精到幼苗管理等多个方面都给出了详尽而科学的规定,为实现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