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土地质量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结果表达。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黑土地质量的评价与管理。
Title:Black Soil Quality Evalu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20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394-2022《黑土地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维度对黑土地质量进行科学评价,为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黑土地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pH值、阳离子交换量以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关键参数。例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3.5%,这是衡量黑土地肥力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同时,要求土壤pH值保持在6.5至7.5之间,以确保适宜作物生长的最佳酸碱环境。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土壤结构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合理耕作方式改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于黑土层厚度这一指标,规定不得低于30厘米,这是保障作物根系发育空间的基础条件。在土壤养分平衡方面,标准提出了氮磷钾比例应控制在1:0.6:0.5左右的理想范围。
为了维护黑土地的健康状态,标准特别关注土壤生物活性的评估,要求单位体积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不低于5×10^6个,并且要有一定种类的有益菌种存在。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增强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来提高其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还引入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辅助手段,用于监测黑土地质量变化趋势。这不仅提高了评价工作的效率,也为长期跟踪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总之,《黑土地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黑土地保护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